时间:2020-07-25 23:42:19

关于与“”名称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美 (消歧义)”。 美引起愉悦的情感 头戴牵牛花的宁芙(Nymph)是西方美神的代表性画像

,哲学概念,一般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汉字“美”是由“羊”和“大”所组成的,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但是各个时代或者民族对于美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与“每”同源,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谓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鲁迅先生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钱锺书曾引了伏尔泰一段话:“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

专门用来研究美的学科是美学,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的特殊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们在密切接触具体事物,受其刺激和影响产生了愉悦和满足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的历史和历史的定义

美人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传统上是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

中国各朝代的审美标准都不同,而当时女性地位低,往往要为了迎合男性的眼光去塑造体态,做出损害身体健康的事。

艺术

主条目:中国美术史

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

商代、西周春秋时期以富有想象力和装饰性的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美术成就的标志。中国目前已经发现最早的绘画为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以及战国时期的《御龙图》。

清代延续晚明以来尊崇吴派的传统,出现所谓四王,称其画风为“正统画派”。然而民间出现一种崭新的画风,构图大胆,别开生面,以前朝遗民八大山人及石涛最为人所知。清代中叶江南地区富裕,扬州一带出现以卖画为生计的文人画家,书画均不落俗套,奇特新颖,后来学者将其中重要的八位称之为扬州八怪。

建筑美

在古希腊,希腊人用很多石头建造了一些美的神坛和建筑。这些高的建筑由石柱支撑。巴特农神殿就是很好的例子。

美学史

西方的哲学家对美作出研究的有康德、叔本华、尼采。而东方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都是著名的美学大师。

伊曼努尔·康德

主条目: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 德语发音:[ɪˈmaːnu̯eːl ˈ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对现代欧洲具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王国维

主条目: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

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王国维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选美活动

主条目:选美活动

选美活动(或选美比赛)是一种基于选手体态外貌的色相竞赛。较著名的,如环球小姐竞选,就是一项世界性的选美活动。传统上的选美活动的参加对象主要为女性,但近年各种以男性为参加者的选美活动也纷纷出现。

与本文近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