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洼马鞍菌

时间:2020-04-29 20:23:28

多洼马鞍菌
科学分类
界:真菌界 Fungi
门:子囊菌门 Ascomycota
亚门: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纲:盘菌纲 Pezizomycetes
目:盘菌目 Pezizales
科: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
属:马鞍菌属 Helvella
种:多洼马鞍菌 H. lacunosa
二名法
Helvella lacunosa
(Afzel.)
多洼马鞍菌
真菌形态特征
平滑的子实层
蕈伞凸面
子实层连接方式无适当分类
蕈柄裸露
孢印白色

异养腐生真菌

菌根真菌

可食用

有毒的

多洼马鞍菌(学名:Helvella lacunosa),俗称石板灰鞍slate grey saddle)或凹槽黑色矮林鞍fluted black elfin saddle),是一种马鞍菌属真菌,并且是目前最常见的马鞍菌属品种。这种真菌有着易于识别的不规则形状灰色菌盖、有凹槽的菌柄和模糊的底面。这种真菌通常会于夏季和秋季在、日本、北美东部和欧洲的松柏和落叶植物下出现。

分类

这种真菌最早是由博物学家亚当·阿夫塞柳斯在1783年描述的。其学名源自拉丁文形容词“lacunosa”,意思是“有洞的”。苏卡达马鞍菌曾经被视为另一种真菌,但现在则因结构差异不大而被视为多洼马鞍菌。

描述

发白的多洼马鞍菌

多洼马鞍菌有一个不规则的,折叠或起皱的菌盖,其颜色为深浅不一的黑色或石板灰色,直径为1–10&厘米(½–4英寸),但大部分为2–5厘米(1–2英寸)。其起皱的无环菌柄高3–15厘米(1–6英寸),早期呈白色,但随着年龄增加会慢慢变暗,最终变成灰色。其孢子印为白色,而椭圆形的担孢子的大小则约为12 x 9微米。有时候,白盖多洼马鞍菌亦会出现,并且可能与皱马鞍菌英语Helvella crispa混淆。

分布及生境

这种真菌于北美东部、欧洲、日本和非常常见。高山气候和温带都适合这种真菌生存,并且经常在松树、橡树和花旗松附近出现。子实体在夏末和秋季出现,但在加利福尼亚州有冬天出现子实体的记录。它们常在烧焦的地面处出现。

一些标本有着白色的发霉外观,全因它们被菌寄生属真菌寄生。

可食性

这种真菌经烹调后是一种知名的食物,但其菌柄则不供食用。几本旅游指南均列出了这种真菌可供食用,但这种真菌现在被怀疑拥有有毒化合物,并且曾有人们生吃后引起胃肠道症状的案例。

与本文近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