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文明

我国是个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辽阔,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础极为深厚。我国原始文明中包含着我国多民族的原始哲学、教育、医药、天文历法、神话、音乐舞蹈、雕塑建筑、伦理法规、风俗民情等丰富而又庞杂的内容,融我国多民族及多样性的原始文化遗产为一体,形成富有我国多民族特色的原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 家先

    瑶族神灵之一,对祖先的称谓。节庆及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时必须祭之。有的姓氏祭五代祖先,而多数姓氏则祭三代祖先。死后有灵名者才能成为家先。有些被要求度戒而未接受度戒的人,其死后因无灵名,相传只能成为野鬼游魂,不能成为家先受子孙供奉、祭……” [阅读]

  • 浩德格钦

    蒙古语音译。原意为“丑角”,引申为“拜年”。蒙古族年节习俗之一。一般认为形成于萨满教衰落时期,主要流行于东部蒙古族地区。春节期间,人们或五六人,或十余人齐聚,戴上各种面具,装扮成善人、恶人、丑人或鹰、鹿等,依次向各户拜年,作出各种滑稽……” [阅读]

  • 三朝礼

    瑶语叫“喃三朝”。瑶族祭祀活动之一,为蓝靛瑶婴儿诞生礼。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早上举行。仪式中,用一头小猪或竹鼠献给花根父母,再以家禽等祭献家先,以求婴儿获得花根父母和家先的护佑。祭仪结束后,要请村中各户家长(村子太大的则只请亲戚、朋……” [阅读]

  • 强布拉

    怒语音译。意为“管鬼之神”。怒族神灵之一。主要为云南怒江北部怒族聚居地区所信奉。认为其统管各种鬼灵,各氏族须每年在各自规定的时间集体祭祀,以求保佑村社安宁。……” [阅读]

  • 续葬论

    揭露和批判地理风水的理论书籍。19世纪后期,壮族学者李维坊(字春亭,广西上林人,清道光十五年的恩贡生)于1876年刊刻发行。该书以司马光《葬论》为基础,引用了大量的考证材料来驳斥人们讲究丧葬风水地理的风气。该书刊行后颇受世人注目。……” [阅读]

  • 胎盘忌乱扔

    赫哲族禁忌习俗之一。婴儿出生后,胎盘和脐带不可乱扔,须包好后埋掉或高高地挂在树上。……” [阅读]

  • 巫西·巴日肯

    达斡尔语音译。达斡尔族萨满教神灵之一。有绘制的人物神像,神像中的小孩为主神,两个大人为其父母,还有接生婆及其丈夫。传说古代有一个寡妇怀孕生子。为顾名誉,她杀死婴儿。死婴冤魂遇到成精的狐狸和鼬鼠后,开始作祟让孕妇和幼儿得病。祭祀时……” [阅读]

  • 祭风仪式及木牌画谱

    纳西族东巴教祭风仪式及其木牌画译著。和志武著。书分5部分,彩色照片49幅,10万余字。祭风是纳西族东巴教的重大仪式之一,是东巴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该仪式须用大量的木牌画,而绘制木牌画又须借助画谱,祭风木牌画谱与祭风的内容及仪……” [阅读]

  • 祭器

    祭仪中使用的器物,如用来摆放祭品的器皿、特制的象征物等。由于祭器在祭祀活动中所起的特定作用以及灵物崇拜观念的影响,随着原始宗教形式的发展,祭器本身也被认为带有了“灵性”,从实用的器具升华成为灵物崇拜的对象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在……” [阅读]

  • 伙贺贺

    哈尼语音译。意为“叫庄稼魂”。云南哀牢山地区哈尼族宗教活动之一。叫魂时,对各种庄稼之神的祭献与叫魂均有不同。稻谷类作物,秧苗栽下两月则祭献叫魂,认为如此则稻株蘖多,秧苗长势茁壮。不择时日,仅备鸡鸭蛋各一个,在田埂上以细树枝搭小棚,破……” [阅读]

  • 添粮祈寿忌

    壮族禁忌习俗之一。为老人作“添粮祈寿”仪式中,忌晚辈先进食,要让老人先吃。同时,为老人添设添粮祈寿的米缸,忌掏空舀尽,否则认为会折减老人寿数。……” [阅读]

  • 班达玛法

    锡伯语音译。意为“猎神”。锡伯族神灵之一。主要为猎人所供奉。其偶像以兽皮制成,形状似狗,平常和猎具挂在一起,出猎时随身携带,出猎前须烧香磕头祭拜。……” [阅读]

  • 小米卜

    独龙族民间占卜方式之一。常用于渔猎占卜。每年秋收之后,将舂出的小米摊放在大簸箕中,置于火塘上方的竹木架上,次日晨取下察看,若有被认为是某种野兽足印的痕迹,则表明沿着其走向,于近期内可以获得此种野兽。……” [阅读]

  • 灼骨卜归

    鄂伦春族民间占卜方式之一。如家人外出久久未归,卜问外出者何时归来,常用火灼狍子的肩胛骨,看骨上的裂纹来预测凶吉。在问卜时,是边灼骨,边祈祷。经灼过的肩胛骨上的裂纹短,则预兆外出者快回来了;裂纹长,认为马上回不来;长裂纹中夹有横断纹,认为外……” [阅读]

  • 本教吉数

    藏族本教观念之一。九、十三、一百零八、三百六十等,在本教中都是吉数,使用的频率很高。九,本教说天梯有九级,本教的教法也判分为九乘,本教圣地的圣山被称为雍仲九叠山,即九个“卐”符重叠之山,造物神桑波奔赤的子女也是九男九女。十三,本教有天……” [阅读]

  • 海魂神

    满语称“塔希图离妈妈”。满族神灵之一,为萨满教海祭的主祀对象。传说其为女神,形同海草,专司海中疫症与海中亡魂,将亡魂收送至海宫中居住,以免死者魂魄永在风涛海浪中漂泊,不得安身。萨满将深海珊瑚礁上的海魂草编成神偶,即为摄魂带,死者魂附其……” [阅读]

  • 喊惊收惊

    汉族巫术之一。流行于广东沿海。旧时凡有大人小孩突然生病,神智昏迷,头疼发热,夜哭不止,服药无效,即请巫师巫婆前来作法喊惊收惊,祈求病人早日康复。喊惊时,巫师多在病家门口地上,插刀一把、清香三炷,烧纸钱冥锭向四处撒米;再用稻草或蔗叶燃火一堆,……” [阅读]

  • 雅尔哈

    全称“雅尔哈恩杜里”。锡伯语音译。意为“豹神”。锡伯族“十八位神灵”之一。在《萨满上刀梯图示》中有其神位。在萨满神本《祈告、祝赞、祷告神歌》中有所记载,作为“十八卡伦”的挡道神灵之一,以一只金钱豹的形象在第十一道“卡伦”(关……” [阅读]

  • 臭水塘鬼

    基诺语称为“出生”。基诺族鬼灵之一,为恶鬼。传说某些分布在山箐中、长年四季不干的水塘为臭水塘鬼的居所,不能触动也不能丢进任何东西;触犯了臭水塘鬼的人会生病或发疯,必须经巫师指点后前往祭祀。祭祀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是携带活鸡,祈祷后将……” [阅读]

  • 麦古姆

    佤语音译。意为“口含银”。佤族丧葬习俗。出殡之前,死者的亲属要把一点碎银放入死者口中,此银就称为“麦古姆”。……” [阅读]

  • 镇纠纷

    哈尼语称“哈最”。云南哀牢山地区哈尼族宗教活动之一,意在新的一年里全村寨和睦相处,断绝纠纷。于农历十月属虎日或属鸡日举行。由祭司“贝玛”主持。当日全寨不事生产劳作,连针线活、挑水、拿菜、梳头等也停止。祭品为鸡鸭蛋各一个、白布……” [阅读]

  • 洗寨子

    景颇族祭祀活动之一。景颇族部落或村社里出现人员意外事件,如因刀、枪、溺水、上吊死亡或女子未婚先孕等,都认为是本部落或村社的不吉之事,须杀牲献鬼,方能使部落、村社清吉平安。习惯上称为“洗寨子”。由于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不同,祭献的祭品……” [阅读]

  • 祖界

    彝族祖先信仰的一种观念。认为祖界是祖灵归宿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川、滇、黔、桂彝族的观念中祖界均指传说中祖先发祥分支的地方,同时也是始祖笃慕与后世先祖灵魂聚集之处。一些彝文经籍中具体指洛尼山为祖界,该山属乌蒙山系。彝族人死后举……” [阅读]

  • 尼哄土

    哈尼语音译。意为“驱逐众鬼”。哈尼族巫祭活动之一。每年农历十月过后择属虎日举行。仪式由祭司“贝玛”在自家院落的天井中主持进行。祭品为一只白母鸡、二只公鸭、一条狗。届时贝玛要念诵很长的驱鬼咒词,并伴随有大量斩杀鬼怪的形体动……” [阅读]

  • 领牲

    ①羌族请神还愿仪式之一。羌族原始宗教仪式中,凡请神还愿皆依法事大小和神格高低,或杀牛杀羊杀鸡,或杀羊杀鸡。在杀牛、羊、鸡之前,巫师作法念经,请神灵将它们收下,边演唱边用青稞子从牛、羊头抹到尾,再将几粒青稞子丢入牛、羊耳,并向牛、羊、鸡……” [阅读]

  • 跳冒火

    土族民间避邪习俗之一。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间隔三五步,平行堆起三堆以上的单数干草堆,内掺一些柏树枝和少许颗粒青盐,当月亮升起时,纷纷点燃。家中男女老少在长辈带领下(幼儿由大人怀抱),从头到尾越过,嘴里念叨着祈求吉祥、避邪……” [阅读]

  • 赶三鞭

    云南昆明地区彝族祭司“西波”法器之一。为铁制鞭子,长约一尺五,用于西波祛病赶鬼仪式。……” [阅读]

  • 娘娘山

    古称“金娥山”。土族神山之一。位于青海大通境内。为祁连山支脉,东西长百余公里,山上密布天然桦林,杂间苍松、白杨,神态各异。据史载,隋炀帝大宴群臣于金娥山。因炀帝爱妃殂于金娥山,后建圣姥庙。圣姥俗称“娘娘”,故又称“娘娘山”。峰顶有一……” [阅读]

  • 抬星

    壮族巫祭活动之一。人们认为,人在进入成年阶段之后,已经不再属“花婆”所辖范围。成年人有自己的物象,即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当一个人在办事不顺或者多灾多难时,巫师认为是该人星位低落,或者是星象昏暗不明,要改变这个人的困境,就要通过举行……” [阅读]

  • 扎西古日

    蒙古语音译。意为“鼓槌”。俗称“神槌”。蒙古族萨满法器之一。一般为木制,形状各地不同,常见的有“马形槌”和“披鳞的斑蛇”两种。马形槌的槌身略呈弧形,代表马鞍,一头以马头像为装饰,另一头雕刻成马蹄状,整体象征萨满的坐骑,意在使萨满骑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