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评

  • 陕甘大僚何宗韩

    何宗韩为人憨厚,办事公道。一次,库房丢失了金册和一铸印,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就将主管铸印局的大吏抓捕,准备处以死罪……” [阅读]

  • 张绶轶事

    张绶,字佩青,号南坡,徽县旧城人。幼年即有才名,清乾隆庚子举人,进士,廷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阅读]

  • 文康评传

    一(1) 文康,字铁仙,一字悔庵,姓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约生于乾隆末、嘉庆初,死在同治四年以前。 文康出身于历代显贵的八旗世家。五世祖温达,在康熙朝自笔帖式授都察院都事,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曾祖温福,乾隆朝巡抚,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祖父勒保历任巡……” [阅读]

  • 罗懋登评传

    一 罗懋登,字登之,号“二南里人”,明代万历间通俗小说及戏曲作家,生平不详。 “二南”,古地区名。《诗经·国风》有周南、召南,素称“二南”。周南大抵在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大抵在今河南、湖北之间。罗懋登自号“二南里人”,仅有大体方位,无确指……” [阅读]

  • 熊大木评传

    一 熊大木,号钟谷、鳌峰或鳌峰后人。大木一作大本(1)。建阳崇化里书林人(今福建建阳县书坊乡),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明嘉靖年间。 据熊氏后代所珍藏的《潭阳熊氏宗谱》,我们可以找到有关熊大木身世的一些材料。熊大木的远祖熊秘,在唐末乾符年……” [阅读]

  • 汪象旭评传

    汪象旭是明末清初一位小说作家、批评家。他原名淇,字右子,更字澹漪(一作憺漪),号残梦道人。其文学创作活动的时代,约在康熙元年前后。 汪象旭生平事迹不详。《西游证道书》正文前题“西陵残梦道人汪象旭笺评”,目录页题“西陵汪象旭同笺评”。……” [阅读]

  • 孙玉声评传

    上世纪末,当云间花也伶侬韩邦庆创作他那部以上海妓院为主要题材的狭邪小说《海上花列传》时,有个作家也在创作一部同样以上海花界为主要题材的狭邪小说《海上繁华梦》。这个作家就是韩邦庆的朋友、在当时的上海颇有名气的人物孙玉声。 孙玉……” [阅读]

  • 曾朴评传

    曾朴(1892——1935),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编译家。乳名大大,初字太朴,后改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省常熟县人。 曾朴生长在一个富裕的书香之家。祖父名熙文,字西,号退葊,通文墨,曾赋有《明瑟山庄十六景图咏》(1)。……” [阅读]

  • 陆云龙评传

    一 陆云龙,字雨侯,号翠娱阁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先世本居海宁,后徙钱塘之南良里(《两浙輶轩录·陆敏树传》)。生卒年不详,盖为万历十四年至顺治十年(1586—1653),年约七十。据云龙《翠娱阁近言》所载,天启二年(1622),云龙之子敏树七岁,由此……” [阅读]

  • 高鹗评传

    《红楼梦》不能没有后四十回,没有就不成故事。这与《水浒传》还不一样,《水浒传》到了七十一回,一百零八将梁山伯大聚义,故事正好可以告一段落,金圣叹就此处腰斩,《水浒传》照旧流行。而《红楼梦》到八十回,故事刚刚走向高潮,无法中断,中断了,不仅故……” [阅读]

  • 黄小配评传

    一 有人说:黄小配在小说方面的贡献,胜过他在革命方面的功绩;而他的生平,也象一篇小说(1)。作为晚清的一个最重要的革命派小说家,他在本世纪初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为着反清革命的目的,创作了中、长篇小说达十六种之多(2),兼以办报,写作政论,从事同盟会……” [阅读]

  • 黄瀚评传

    黄瀚,号小溪、溪山,别号趣园野史。清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前后在世。(1) 黄瀚生长在平凡之家,而父母亡故,兄弟散处,使他无所牵挂。黄瀚赋性好游,足迹遍及四方:他曾登临太华绝顶,并北入太行山,西入峨眉山,旁及终南山、武当山、罗浮山……” [阅读]

  • 石玉昆评传

    在清代的侠义小说中,《三侠五义》堪称集大成的代表作,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在近百余年来竟无出其右者,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是在封建时代,小说野史难登大雅之堂,向来被正统文学观念所轻视,再加上编撰讲述这故事的石玉昆不过是市井间的说……” [阅读]

  • 吕抚评传

    一 吕抚(1662?——1732后),字安世,浙江新昌人,生活在清康熙、雍正朝(1)。他出身于儒学世家。高叔祖吕曾见,字少真,号眉阳,曾任明代衢州府(今浙江衢县、常山、江山、开化四县地)府学教授,有文集行世。祖父吕良佐,字友圣,号邱山,有文集,但未经行世,仅有……” [阅读]

  • 杜纲评传

    杜纲是清乾隆间重要的通俗小说家,著有《娱目醒心编》十六卷和《北史演义》六十四卷、《南史演义》三十二卷,前者是明清以来文人拟话本创作的殿军,后者则填补了我国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序列的空白,因而在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 关于杜纲的生平……” [阅读]

  • 罗贯中评传

    要了解罗贯中其人,第一个可靠的资料当然是元末明初贾仲名的《续录鬼簿》中的记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这一段话,把罗氏的字……” [阅读]

  • 李渔评传

    李渔的生平与品格 李渔生平可分为五个阶段:生于兰溪,出身贫寒之门;幼在如皋,长在开药铺的小康之家;三十八、九岁时离开家乡,流落到杭州,开始“卖赋糊口”生涯;四十七、八岁时始,居住金陵,并携家庭戏班遨游江湖;晚年回到杭州终老。 李渔,明万历三十八年……” [阅读]

  • 俞达评传

    空江花早落,有泪人同倾。清光绪十年(1884)初夏,一位颇具才气的狭邪小说作家俞达,在他创作渐臻佳境的中年时期,便痛苦无奈地离开了这冷漠的人间。 俞达,一名宗骏,字吟香,自号慕真山人。其《艳异新编》目录下题“釐峰吟香俞宗骏辑”,釐峰即苏州洞庭……” [阅读]

  • 李百川评传

    钞本书影:作者李百川自序末半叶 一 《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他和我国不少仅以著作知其名的小说、戏曲作者一样,生平、经历都很难考实。今存的研究资料,除作品本身外,最重要的是载于百回抄本《绿野仙踪》书前的“自序”,兹移录如下。 余家居时,最……” [阅读]

  • 陆西星评传

    陆西星(1520—约1601),字长庚,扬州兴化人,诸生出身,九试不遇,弃儒服而就黄冠,是明正德万历间有名的道士,或说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传记见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扬州府志》(卷五十三),咸丰二年(1852)刊《扬州兴化县志》(卷八;著作目见卷九《艺……” [阅读]

  • 余邵鱼评传

    一 余邵鱼,字畏斋,福建建阳人。余氏世家由南京扬州府盱眙县泗洲下邳郡折居河南汝宁府固始县新安村。梁大通庚戌年(530),余青公出任建阳县令,乃为入闽始祖。余邵鱼编撰的《列国志传》明万历丙午刊本有余象斗识语:“先族叔翁按鉴纂集,重刻数次,其板……” [阅读]

  • 黄耐庵评传

    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真正以岭南社会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约是到了清代中叶以后才有少数作品问世。嘉应州黄耐庵的《岭南逸史》是其中成书较早得以行世并具有相当影响的一部(1)。 一 黄耐庵,名岩,一字峻寿,号花溪逸土,嘉应州桃源堡(今广东……” [阅读]

  • 吴承恩评传

    淮安,古名山阳,他象明珠一样缀在大运河这条贯通南北的彩带上。优越的地理条件曾经给这座古城带来过兴旺和繁荣,甜美明净的大运河水又给他哺育过多少精英人杰。大约四百八十年前,约明代弘治、正德间(1),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吴承恩就诞生在城郊河下……” [阅读]

  • 冯梦龙评传

    冯梦龙之在文学史上出现,应该被看作我国古代文学的骄傲。尽管他的作品曾经被禁毁、篡改,他的名声曾经被湮没、歪曲,他的成就曾经被误解、贬低,历史总是公正的。经过一个时期的汰洗,冯梦龙的文学光辉终究又呈现到世人面前。 晚明社会的畸人 十六……” [阅读]

  • 李汝珍评传

    一 长篇小说《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是清朝河北大兴人。生卒年不详,据胡适、孙佳讯等考证,约生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约卒于道光十年庚寅(1830),享年约为68岁。主要生活在乾隆中期经嘉庆到道光初年、鸦片战争的前夜,那时,西洋文明的炮弹还未轰……” [阅读]

  • 李绿园评传

    一 李绿园(1707—1790),名海观,乳名妙海,字孔堂,号绿园,晚年别署碧圃老人。清河南汝州宝丰县人。他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差不多与18世纪共始终。 他的祖籍在河南新安县,世居县北北冶镇马行沟村。祖父李玉琳是个穷秀才。康熙三十年(169……” [阅读]

  • 褚人获评传

    褚人获字稼轩,一字学轩,号石农,别号长洲后进没世农夫,亦称鹤市石农,长洲后进好事儒者,长洲(今苏州)人。清代前期知名的学者和小说家。 崇祯八年乙亥(1635),他出生在苏州白塔巷大光禄牌坊西侧的一个书香人家。他家的后门就在灵鹫寺桥西侧。他的祖……” [阅读]

  • 董说评传

    一 吴承恩的长篇小说《西游记》问世之后,明清时代又有若干续书出现,今存者尚有《续西游记》一百回(1)、《后西游记》四十回、《西游补》十六回等几种。在这几种续书中,董说的《西游补》以十六回之短制而别开生面,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阅读]

  • 曹雪芹评传

    《红楼梦》是曹雪芹悲凉身世的血泪之作,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中曾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戚序本第五十七回总批也说:“滴泪为墨,研血成字。”这都透露出曹雪芹是经历过坎坷不平和辛酸痛楚的遭遇的。但由于封建社……” [阅读]

  • 刘璋评传

    刘璋,字于堂(1),号介符(2),别号“烟霞散人”(3),“樵云山人”(4)。太原阳曲县人(5)。约生于康熙六年(1667)夏秋之间(6),乾隆初尚在世,卒年不详。康熙三十五年中举,雍正元年任深泽县令,雍正四年“以前任亏米谷挂累”,卸深泽令。以其笔名题署的小说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