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 ,是东周的一个重要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春秋时期各国地图
政治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次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春秋战国之时,已渐由封建而变为郡县。”“周初千八百国,至春秋之初,仅存百二十四国。春秋诸国,吞并小弱,大抵以其国地为县。因灭国而特置县,因置县而特命官,封建之制遂渐变为郡县之制。”
经济

齐国国都营丘复原模型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普及,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在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侯马大批铸造陶范的出土,显示出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和采矿业的规模很大、水平很高。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文化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时期。周天子及其诸侯政治权威的动摇与衰落,造成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如儒家的孔子创办私学,首开私学风气。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为人们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而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又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某种改变,这些变化正是春秋时期思想文化转型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后这为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的不稳定,学术受政治影响小,学术思想得以获得发展,开始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如道家的老子等。老子著有《道德经》,道德经阐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论语》是孔子弟子将孔子的主要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的。其后,儒家开始发韧,在学术上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尤其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更是占据中国文化的统治地位,长达两千余年。
艺术

春秋时期服饰
春秋时代的艺术,主要是青铜器上面的雕刻。著名的三足羊首鼎就是春秋时代的青铜艺术品。1923年,在新郑市出土了大量春秋时代的青铜鼎、爵,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之下工艺已经大大发展。青铜器上的纹饰也很讲究。
春秋时代的木雕艺术以南方的楚国最为闻名。春秋时代的青铜祭器数量极多,且大小各异,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发展出来的精致装饰为其特色。相较之下,春秋时代这类的青铜器较通常不加装饰的战国时代青铜器为重要。考古挖掘出的春秋时代印章为目前所知最早的,然而有文献证据显示印章出现的时间更早。此外,中国的金器制作亦在春秋时代开始普及。
科技
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时期得到推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春秋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中国传统农业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形成。春秋时期的人们发明了以前没有的铁犁铧、铁锄、连枷、石磨等新农具。
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也是这一时代的特征,以曾国和楚国、徐国的青铜器为代表。
建筑
春秋时期诸侯国渐强盛,兴建大量城市和宫殿。其时多为以阶梯形夯土台为基的台榭式建筑。以夯土台为中心,附建木质结构房屋,形成多层次宫殿。
而楚国在楚灵王时期建的章台宫更是春秋时的建筑代表。
历史同一时期
前753年:古罗马进入王政时代(前753年-前509年) 前550年: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成立(前550年-前330年)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时期开始
春秋相关百科
春秋的故事
繻葛之战
” [阅读]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前684年的长勺 。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阅读]
二桃杀三士
鲁昭公直发愣。他挺抱歉地站起来,说:“我听说这三位勇士都是天下闻名的人才,没想到今天就为了这两个桃儿都自杀了,未免太可惜,连我心里头都觉得非常不安。”” [阅读]
卧薪尝胆
勾践立志报仇雪耻。他怕自己被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还让人把草席拿掉,用柴草当做褥子睡。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 [阅读]
专诸刺王僚
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他年轻的时候依赖杀猪卖肉生活,他性格粗犷豪爽,喜欢和别人争斗,但是又粗中有细,知道敬畏。” [阅读]
伍子胥复仇
伍子胥的祖父叫伍举。伍举侍奉楚庄王的时候,性格刚直,对庄王能直言进谏,因此很受大家的赏识。在祖父伍举的威望下,伍氏家族的后代也在楚国很有名气。” [阅读]
优孟衣冠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的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喜欢养马,他有一匹最喜爱的马,那马住在豪华的房子里,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 [阅读]
寒食清明
他立刻叫人请介子推来,可是哪儿找他去呐?晋文公是要脸面的,他不能让人家说他忘恩负义,他就亲自到介子推的本乡绵山去找他。” [阅读]
重耳流亡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姓姬,名重耳,晋献公的儿子,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他和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阅读]
管仲治齐
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他在齐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壮大经济,增强国力。” [阅读]
赵氏孤儿
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领兵抓到躲在山中的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公孙杵臼假装大骂程婴,并乞求说:“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 [阅读]
周游列国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他不能往东走,因为东边正是齐国,刚用美人计把孔子轰走。” [阅读]
商鞅变法
商鞅想通过变法使秦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然而一开始却遭到秦国贵族的反对。” [阅读]
豫让行刺
豫让想到了一条妙计,他化装成因罪服劳役的人,混进赵襄子的府邸,假装给厕所刷墙,却已经暗藏匕首伺机刺杀赵襄子。” [阅读]
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发生于的历史事件。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压制诸侯的王权开始衰落。” [阅读]
春秋的相关文章
秦穆公失去千里马
秦穆公的千里马走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他任贤使能,发展生产,使秦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阅读]
泓水一战
世人都说宋襄公空谈仁义,因为自己的糊涂想法导致泓水一战失败。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十四年的夏天,襄公终因在泓水一战所受的腿伤伤势过重不治而死。” [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 [阅读]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国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节败退, 齐国大军一直进攻到距离鲁国都城只有五十里的地方。 ” [阅读]
晋景公之死:跌入茅厕
历史上关于君王的死法一般不外乎三种:病死、被杀、毒杀。但是有一位国君的死法却最为离奇,说了你也许不敢相信,这位国君不慎被跌入茅厕致死,那么这位国君到底是谁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