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战国)
韩国,中国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国家,其所在大约相当于现在陕西韩城市和山西河津市一带。《左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四国开国之君是周武王之子。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韩国被晋国所灭。
晋武公取代晋侯缗后,以韩地赐给韩万作为采邑,这是晋国韩氏的由来。前403年的三家分晋后,韩氏自立为诸侯,再次建立韩国。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公元前260年韩国地图
韩国起源
韩起源于晋国的公族,姬姓,可上推晋穆侯。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韩原,山西稷山,其东邻襄汾西邻河津。襄汾为陶寺遗址所在),繁衍氏族,在晋成为门阀名卿,韩献子韩厥在“下宫之难”后帮助赵武复兴赵氏。
传至韩康子,韩康子与魏桓子奉执政正卿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然后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为三个诸侯国,是为三家分晋。
中国历史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强盛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釐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末期的韩国成了秦国和山东六国中其它国家争霸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降于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的困境。前230年,韩国军队屡战屡败,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韩国大事记
- 前403年:韩联同赵魏三家灭知。周初命晋大夫韩虔、魏斯、赵籍为诸侯。
- 前400年:韩联同魏赵伐楚,至桑丘。郑围韩阳翟。
- 前394年:韩救鲁于齐。
- 前391年: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 前385年:韩伐郑,取阳城;伐宋,执宋公。
- 前380年:齐伐燕,取桑丘。韩联同魏、赵伐齐,至桑丘。
- 前378年:韩联同魏、赵伐齐,至灵丘。
- 前376年:韩联同魏、赵三家废晋静公,分其地。
- 前375年:韩灭郑,徒都新郑。
- 前366年:秦败韩师、魏师于洛阳。
- 前362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 前358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 前353年: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 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 前341年:韩被魏伐。齐救韩,马陵之战。
- 前337年:韩申不害卒。
- 前335年:秦伐韩,拔宜阳。
- 前333年:合纵。
- 前323年:韩、燕皆称王。
- 前318年: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
- 前317年: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麿、申差于观泽。
- 前316年:侵秦,败北。
- 前314年:被秦败于岸门,韩太子仓入质于秦以和。
- 前312年:秦、韩、魏南袭楚,至邓。
- 前308年-307年:秦将甘茂破韩国宜阳,斩首六万。
- 前306年:秦以武遂复归之韩。楚王与齐、韩合纵。
- 前303年:秦复取韩武遂。齐、韩、魏以楚负其纵亲,合兵伐楚,秦救楚,三国引兵去。
- 前301年:秦会韩、魏、齐兵伐楚,败楚。
- 前296年: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
- 前293年:韩、魏伐秦。秦白起击败魏师、韩师,斩首二十四万级,拔五城。
- 前291年:秦伐韩,拔宛。
- 前290年: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
- 前286年:秦败韩师于夏山。
- 前284年:乐毅领燕、秦、魏、韩、赵联合伐齐。
- 前275年: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 前273年:魏赵联合伐韩华阳。秦救韩,杀魏赵兵十四万。秦王欲令韩、魏与秦一起伐楚,未行。
- 前265年:齐赵联合伐韩,取注人。
- 前264年:秦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 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 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韩献上党与赵。
- 前256年:秦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 前254年:韩王入朝于秦。
- 前249年:秦伐韩,取成皋、荥阳,成为秦国的三川郡。
- 前246年:韩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
- 前244年: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 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
- 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聘秦。
- 前231年:韩向秦献南阳地。
- 前230年: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韩亡。
韩国人物
春秋时期
将领
- 公孙婴
战国时期
将领
- 暴鸢
谋臣
- 段规
- 韩侈
- 韩伯婴
- 韩辰
- 冯亭
- 靳黈
- 公仲朋
- 田苓
宰相
- 申不害是初期的著名人物,法家中“术”的代表人物。《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后面写他是“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 张开地是张平的父亲,楚汉时期张良的祖父,为韩昭侯、韩宣惠王与韩襄王的宰相。
- 张平是张开地之子,楚汉时期张良的父亲,为韩釐王与韩桓惠王的宰相,与父亲张开地共同担任战国时代韩国五任韩王的宰相,此称为五代相国。
- 侠累,韩烈侯在位初期,侠累任韩国的相国,与濮阳的严遂(字仲子)争权,严仲子失败,出走他国。后来在齐国,有人向严仲子推荐聂政。 严仲子雇聂政杀侠累,于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侠累被杀。
说客
- 韩阳
- 尚靳
- 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