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公元前260年赵国地图
赵国起源
晋国四卿
赵氏与秦国有共同祖先,是赵城大夫造父的后裔,因以赵为氏,本居于周朝,事周天子。张政烺认为,赵的本义为超行,赵氏先祖为造父,为周穆王御者,故以赵为氏。
西周末年,叔带入晋国,侍晋文侯。骊姬之乱时,太子申生被害,叔带的后裔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治国有方,称霸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赵衰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都成为股肱之臣。
晋国在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主要权力被智伯和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
智氏覆亡
赵襄子继其父赵简子立,襄子为一狄人婢女所生。前454年智伯率韩康子与魏桓子二大夫,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家宗主倒戈,将智瑶讨死,是为晋阳之战。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另也开始吞食晋国的领土。
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桓子继位。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立,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
三家分晋
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继位,晋国君主对赵、魏、韩已毫无权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晋烈公17年),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三卿被周天子立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战国时代由此开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国剩余的土地瓜分完毕。
疲弱
赵烈侯苦于中山国的骑兵猛攻,一度联合魏文侯打击中山。为了往中原迈进,其子赵敬侯即位后,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但是被多个强国包围的赵国,国势很弱,经常不得不向秦、魏等割地求和,并不断被林胡、楼烦等胡人骚扰掠夺。著名战例包括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赵成侯只得以新近占领的中山许给齐国,以求救兵。最后,齐威王帐下大将田忌用军师孙膑之计“围魏救赵”在桂陵之战中战胜魏国。
强盛
胡服骑射
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赵雍即位尚称顺利,但内忧方平,外患又生。秦、齐、楚、魏、燕各派出精锐部队一万人来参加赵肃侯的葬礼。此时赵武灵王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临危之时,体现出自己非凡的智慧,有条不紊地把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首先赵武灵王调赵国重兵于邯郸,禁止五国的大军入境。派人联结燕北的胡族部落,给燕国施加压力,同时派人结好齐国南部的宋国,由此轻易地化解了五国联盟。
赵国与匈奴长期对峙,匈奴骑兵凶悍强壮,虽然赵国盛产马匹,但在军事上,马匹仅作拉马战车之用。赵武灵王与匈奴骑兵战斗后,明白到匈奴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和灵活性。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仿效匈奴军队的装备,令全国民众穿胡服,采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长裤服式,挽弓骑马练习射箭,乃中国军事史上一大突破。赵国军力逐渐开始强大,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和楼烦二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沙丘之乱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赵军攻破中山国都城灵寿;赵武灵王禅位于次子赵何为王即赵惠文王,立肥义为相国,自号为‘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灭中山国;赵雍封赵章于代,号安阳君,且欲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何为赵王,封赵章为代王。 赵惠文王五年(前294年),赵章发动政变欲杀赵何后自立,但事迹败露只杀了肥义,赵章逃往沙丘〔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行宫投奔赵雍,公子成、大将李兑率兵包围行宫并杀掉赵章后并未撤围,赵雍被围困在行宫中三个多月后饿死。
秦赵争霸
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使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沙丘宫变之后,赵武灵王薨,赵惠文王继位。期间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一时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导致的长平之战。
亡国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与以都城南郑(今河南新郑)为中心的韩国本土的联系。韩王割让上党郡予秦以求和,但上党郡守冯亭抗命献上党予赵,赵国接收韩国上党郡,发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拒秦,秦则派大军进攻长平,秦赵对峙二年六个月,赵军阵亡众多。
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并阵前换将密派武安君白起为元帅,以王龁为副将,自秦军诈败诱敌深入后包围赵军,赵军反复冲杀无法突围,至赵括领军冲锋被射杀,群龙无首全军投降历时六个月,战后秦将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只放240名年幼者回赵国,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但强大的秦国军队也死伤过半,使得白起乘胜攻取邯郸的建议被秦昭襄王拒绝。前258年秦昭襄王进攻邯郸,前256年魏、楚联军援赵击退秦军,使不断衰弱的赵国尚能喘息下来,阻止秦军东进攻势。
合纵抗秦
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国联军大破秦国于河外,赵也有参与。其后,燕国派遣当年与乐毅攻齐的剧辛为帅,率军攻赵,赵将李牧、庞煖抵抗,大破燕军,剧辛自杀而死。庞煖击败燕后,组织联军攻秦,举春申君为帅。五国联军与秦军于潼关附近与吕不韦决战,秦将王翦建议先袭最远来的楚军,楚军闻知而逃,四国联军也退。其后一直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直到前229年。
王翦灭赵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2年代王降秦,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赵国人物
将领
- 赵奢
- 庞煖
- 廉颇
- 李牧
- 司马尚
- 贾偃
- 赵括
- 苏射
- 王容
- 傅豹
- 赵茄
- 扈辄
- 赵葱
- 颜聚
谋臣
公子
其他
- 赵豹
- 荀况
- 郭开
- 李同
赵国相关百科
赵国的故事
纸上谈兵
由于赵兵多次被秦军打败,廉颇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兵折将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非常生气,多次斥责他。应侯雎又派人用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 [阅读]
李牧退匈奴
赵偃便任命李牧为大将,镇守北部边境,抗击匈奴。李牧让军队每天宰杀好几头牛,供将士们食用,并指挥军队天天练习射箭和骑马。然而,他却号令全军说:“如果匈奴侵入边境,全军立即退入堡垒固守。有胆敢捕捉敌人的,一律斩首!”” [阅读]
李牧破匈奴
为了有利于战备,李牧首先争取到赵王同意,自己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而且本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 [阅读]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以秦国军战胜,赵国军战败,并且投降赵军被尽数坑杀而告终。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 [阅读]
触龙说赵太后
前265年,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发兵进攻赵国,已经攻下了三座城池。赵太后向齐国求救。左师触龙求见太后,太后正怒气冲冲地坐在那儿等触龙进来。” [阅读]
将相和
自从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惠文王更加重用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比大将军廉颇还高。” [阅读]
完璧归赵
秦昭襄王派使者带了国书去见赵惠文主,说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阅读]
胡服骑射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攻北边的中山国,可是他嫌中原国家的服装太累赘,打起仗来不方便,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就让百姓改穿紧身短小的胡人服装,并教他们骑马射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