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

八仙是中国道教及中国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八种不同的人群,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

八仙

八仙的由来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一直拥有不同的涵义,直到明朝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一般称为《东游记》),才正式定型为铁拐李、汉锺离(或锺离权)、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是,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在不列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锺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南宋末年的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载《混元仙派图》列举了内丹钟、吕一系的传承系谱,虽不可尽信,却不失为最早、最系统的内丹传承史料。按该图所列,第一代钟离权所传有吕洞宾、王老真人、陈朴等,其中吕洞宾最为著名。据史料,钟、吕二人活动于唐末至北宋初,在五代末已颇有名。第三代以吕洞宾所传最多,计有曹国舅、陈七子、刘海蟾、景知常、姚道真、赵仙姑、麻衣道者、郭上灶、何昌一、老木仙翁、李铁拐、施肩吾、张侍郎、徐神翁、刘高上、浪然子、沈东老、张和尚、王喆、浴室和尚、川张迪功、挂须、玉溪叟等。其中,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李铁拐这四位道教人物都是后世“八仙”原型。而刘海蟾、张四郎(或作张侍郎)、徐神翁也曾一度在八仙的队伍中出现过。

日本民间信仰也有类似的神明组合,称为“七福神”,七福神中除了惠比须为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余皆为外来神明。大黑天、毘沙门天、辩财天传自印度佛教,寿老人、福禄寿、布袋则传自中国。由于中日两地文化影响,加上七福神搭宝船的形象与八仙过海类似,也有学者认为七福神是由中国八仙而来。

八仙形象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乞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锺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但他们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

  1. 汉锺离(富)总是手摇一把芭蕉扇。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2. 吕洞宾(男)常背负宝剑,行侠仗义。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3. 张果老(老)鹤发童颜,银须飘拂,常倒骑一只小毛驴。其原型为唐代方士张果。
  4. 韩湘子(少)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侄孙,爱吹笛子。宋仁宗年间刘斧《青琐高议》记载,韩湘性好道术,自言“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度韩公》一事当是韩湘开始神话的故事。韩湘子形象当由《韩仙传》等书所载附会渲染而成。
  5. 铁拐李(贱)是个跛足的残疾人,拄一根铁拐杖,像个叫化子。
  6. 何仙姑(女)是年轻漂亮的女人,手持荷花。
  7. 蓝采和(贫)的原型是个有点才气的流浪汉。
  8. 曹国舅(贵)是皇帝的亲戚。

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宫观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

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扮仙戏”。 八仙丰富了中国神话文化,增添了神话的神秘性。

暗八仙

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

  1. 蒲扇(汉锺离)
  2. 葫芦(李铁拐)
  3. 花篮(蓝采和)
  4. 荷花(何仙姑)
  5. 宝剑(吕洞宾)
  6. 竹笛(韩湘子)
  7. 鱼鼓(张果老)
  8. 玉板(曹国舅)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李铁拐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锺离扔了芭蕉扇,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会同四海龙王,兄弟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八仙相关百科

八仙的故事

  • 八仙和圣贤愁

    却说这天,八仙里的吕洞宾和铁拐李外出游玩,路过这里,听说了圣贤愁的名头,心生好奇,便去酒店要了一大壶酒,等圣贤愁到来。” [阅读]

  • 张果老携酒赴瑶池

    传说有一年,天宫瑶池王母娘娘要开蟠桃大会,邀请各路神仙于古历七月七日到天宫瑶池赴宴。各路大仙在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后,纷纷准备人间珍馐礼物,好到时向王母娘娘进贡。身在河池县灵官峡修炼成仙的张果老,也在被请之列,他在接到请柬后,骑上毛驴到” [阅读]

  • 八仙下南宁

    南宁人还按照八仙所说做成了很多美食,统称邕味。因各人悟性不一,用料不一,制法也不一,比如有人将老友面改成老友粉,但都称之为正宗邕味。当然这也没错,都是八仙传下的邕味,同师同宗嘛!” [阅读]

  • 八仙与乐乐洞

    当年,渔澄洞作为道教的重要道场所在,八洞神仙常来此传经布道,逍遥仙游。一次,道课完毕后,曹国舅提议,趁此空闲,我等不如来游戏一番,请诸位各逞绝技,各显神通,如何?” [阅读]

  • 八仙与蜈蚣岩

    传说这条蜈蚣身形的来历,与八洞神仙有关。当年八洞神仙来茭湖山中的渔澄洞仙游,路过山脚一个僻静之处,见有一条濒临死亡的蜈蚣。” [阅读]

  • 怪相神仙铁拐李

    为什么说铁拐李是怪相神仙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他的真名叫什么呢?真是说法不一。有的人说他叫李玄,有的人说他叫李凝阳,还有的说他叫李孔目。但小名只有一个,那就是拐儿。” [阅读]

  • 铁拐李与磊石仑

    铁拐李见岛已造成,也无心要什么土石了,便按下云头,抽出拐杖,赶着赴宴去了。可是他在匆忙中,竟忘了收回他那停石的敕令,使得这块石头一直悬在空中。后来呢,人们把这座奇山叫磊石仑。” [阅读]

  • 汉钟离鼓楼写匾

    有人议论说,提墨扫帚写字的中年人和八仙里的汉钟离相像。从那以后,人们便流传开了,说鼓楼匾额上”文武盛地 “四字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写的。” [阅读]

  • 吕洞宾戏牡丹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后云游各地。关于他的传说中,除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还有戏牡丹花仙之说。” [阅读]

  • 汉钟离与徒弟

    汉钟离与徒弟之间有这么一个故事。这一天,师徒二人外出云游,路过一座大山,山势很陡,好像利剑刺向天空。” [阅读]

  • 张果老与鲁班

    据传说,鲁班之所以能成为有名的木匠,这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离不开关系。其中流传了这么个故事。” [阅读]

  • 韩湘子救妻

    韩湘子是如何救自己的妻子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传说,韩湘子在自行成仙后,一日听闻人间的妻子林英患了重症,终日卧病在床。” [阅读]

  • 韩湘子救叔父

    民间流传着韩湘子救叔父韩愈的故事。那时,唐朝有个大文学家叫韩愈,因他文墨很深,唐代皇上封他为文公,人称韩文公。” [阅读]

  • 铁拐李讨水

    崂山脚下,有一道清凉凉的河水,名叫 “南九水”。这 “南九水”有个怪现象:据传说,这和铁拐李讨水的故事有关。” [阅读]

  • 吕洞宾救牡丹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吕洞宾救牡丹的故事。早先,崂山上并没有牡丹,就连下清宫里的那棵,据说还是当年昌洞宾从洛阳带来栽上的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