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东晋,中国朝代(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乃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谢、袁、萧等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张、顾、陆的吴姓。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
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卢之乱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东晋历史
建立
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城(今江苏省南京市)称晋王(318年称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本身并没有强大的实力,主要是凭著长江天险,偏安江南;及依靠丞相王导号召南迁避难的中原士族,并联合南方大族,取得他们的支持。不过,南北大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内乱频生,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定。
西晋灭亡后,南匈奴、羯、白奴、丁零、铁弗、卢水胡、拓跋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慕容鲜卑、秃发鲜卑、乞伏鲜卑、九大石胡、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姜、夫余、乌桓、高句丽,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一带先后建立六十二个割据政权,连同汉族所建立的政权,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
北伐

东晋北府兵
从北方南迁的人民时常怀念家乡,因此一些有志之士多次进行北伐,希望能够收复北方的国土。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祖逖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领。
继祖逖之后,又有桓温三次北伐,曾一度收复洛阳,他屡次请求朝廷把都城迁回洛阳,但遭到大族的反对,东晋君臣又怕他权势太大,难以控制,因而无法实现。
危机
氐族所建立的前秦,在苻坚时,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大修政教,富国强兵。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五胡所据之华北大部分地区。383年,苻坚率军南下,声势浩大,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大乱,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的状态,胡人无暇南侵。东晋以弱胜强,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灭亡
东晋的宗室和士族,经常争权夺利,人民生活相当困苦,以致盗贼四起。淝水之战后,南方人民暂获安定,但政治混乱和贪污腐败的情况,并没有改善。东晋大臣桓温死后,其子桓玄逼晋安帝禅位给他,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刘裕起兵声讨,杀死桓玄,恢复东晋的统治。但刘裕自己有夺位的野心,终于在420年,废晋恭帝自立,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东晋至此正式灭亡。
东晋特色
东晋偏安江南,士族大家个个富裕掌权,不忠于皇帝司马氏,皇帝多属傀儡,同时各士族之间常为了争权而北伐,并无单一世族能将司马氏取而代之,这是政治上特点。
但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骈文。而绘画、书法也有颇杰出的成就,如东晋人顾恺之的画作,王羲之的书法,都有很高艺术价值。
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印度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338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
东晋相关百科
东晋的故事
出师亡将
燕王慕容皝一心要出兵攻打宇文氏。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 344年)正月,他和左司马高诩商量。高诩懂天文,相信占星术,他对慕容皝说:“宇文氏强盛,现在不消灭,将来必定成为祸患。这次出师,我军必胜,只是对将帅不利。”” [阅读]
国母入质
东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 年)二月,钊派弟弟武带着大量韵珠宝珍玩向燕王称臣。慕容皝交还钊父的尸体,但仍留下钊母做人质。 ” [阅读]
后赵进贡
成汉将领李闳在作战时,被晋军俘获,后来逃到了后赵。成汉皇帝李寿派使者送信给后赵王石虎,请求放回李闳。石虎看到李寿在信中称他为“赵王石君”,而没有称皇帝陛下,心中十分不满,便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置李闳。” [阅读]
慕容翰归燕
段氏灭亡后,燕王慕容皝的异母哥哥慕容翰又投奔鲜卑宇文氏部落。部落首领宇文逸豆归十分妒忌慕容翰的才能和声望,派人暗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慕容翰知道后,为了逃避祸患,便假装得了疯病,终日披头散发,狂呼乱叫。” [阅读]
石虎攻燕
燕王慕容皝没有按和后赵王石虎的约定一起出兵攻打段氏部落,反而乘后赵军队进攻段氏时,在后方大肆抢掠段氏的牲畜和财物。石虎大怒,就派出十几万军队攻打前燕。 ” [阅读]
段氏灭宗
平州刺史慕容皝的异母哥哥慕容翰逃到段氏部落后,深得段氏首领段辽的信任。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 334 年)二月,段辽派弟弟段兰从令支率兵攻打慕容皝,让慕容翰也随军前往。 ” [阅读]
大成内乱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 年)六月二十五日,大成皇帝李雄去世,太子李班继位。 李雄的儿子、车骑将军李越认为李班不是李雄的亲生儿子,心里不服。他趁回成都奔丧的机会,联络弟弟、安东将军李期阴谋作乱。” [阅读]
中山公篡位
尚书右仆射程遐是石弘的舅舅,他对石勒说:“中山公勇猛剽悍,又善于玩弄权术。除了陛下以外,别人他都不放在眼里。陛下在世,他自然不敢作乱,只怕日后太子登基,他不会心甘情愿地当臣子。”” [阅读]
张淳假道
东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十二月,东晋凉州刺史张骏派治中从事张淳去建康呈送奏章。此行必须经过蜀地。张淳先到成都去向大成皇帝李雄借路。” [阅读]
手足相残
慕容皝的异母哥哥慕容皝翰有勇有谋,多次立过战功,深得人心;慕容的同母哥哥慕容仁和同母弟弟慕容昭深得慕容廆的宠爱。慕容廆十分嫉妒这三个人。” [阅读]
石勒自比
后赵吞并前赵后,后赵群臣拥立后赵王石勒为大赵天王。不久,石勒正式登基做了皇帝。有一天,他大宴群臣。席间,他问记室徐光:“我可以和古代的哪个帝王相比?”” [阅读]
江州之乱
东晋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 年)十二月,东晋朝廷征召驻守在寻阳的后将军郭默为右将军。郭默愿意做戍边的将领,不愿意入京担任宿卫。他请江州刺史刘胤帮他向朝廷说句话,把他留在江州。” [阅读]
二赵归一
东晋成帝成和四年(公元329 年)九月,石虎在上邽抓获前赵太子刘熙,连同南阳王刘胤以及将军、公卿、校尉等三千多人,全部杀死。其他职位卑微的官吏和百姓九千多人,都被迁徙到襄国。前赵终于被后赵吞并。” [阅读]
温峤借粮
大军到达茄子浦后,和苏峻多次交战,不分胜负。温峤的军队粮尽,派人向陶侃借粮,陶侃生气地说:“当初请我出兵时,已经讲好缁重粮草不用我操心,现在怎么向我借粮?既然无力再战,我就返回湘州,平定苏峻的事以后再说。”” [阅读]
毛宝违令
骠骑将军温峤讨伐历阳内史苏峻时,曾在茄子浦驻扎。由于苏峻的军队习惯陆战,而他的士兵以水战见长,他害怕自己的士兵上岸和敌人交战,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就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有随便上岸的,一律处死。”” [阅读]
东晋的相关文章
石勒灭前赵
前赵、后赵立国已近六年,双方经过准备,兵强马壮,争个你死我活的时间终于来临了。刘曜要报新安之仇,派中山王刘岳带了近两万人攻打后赵的洛阳。后赵当然不甘示弱,由中山公石虎率领步兵骑兵共四万人来应战。前赵的中山王打不过后赵的中山公,刘岳和” [阅读]
刘曜耀武关中
前赵和后赵立国后,前赵刘曜迁都长安。在东晋王敦之乱的时期,刘曜全力征服秦、雍一带的各族。刘曜原来的辖境大部被石勒占领,而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又为各民族杂居地区。刘曜的部将解虎和尹车联络了巴族的酋长句〔ɡōu〕徐、厍〔shè〕” [阅读]
干宝与《搜神记》
这一刻如此黑暗,我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我想自己仍在昏迷之中,接着我渐渐意识到,失去知觉的人在黑暗中是没有运动感的,可我却感到微弱而有节奏的声音伴随着我,这种声音只可能从吱吱作响的小轮子上传出,而且我从头到脚都有触觉。我能闻到气味,可能是” [阅读]
高山崩,石自破
祖涣被毛宝打败,大伤元气。祖约的有些部将看看形势不太好,便去和后赵勾结。328年夏,后赵发兵来攻祖约,祖约将士有的投降,有的溃散。七月间,祖约放弃寿春(今安徽寿县),带了残兵败将向东南逃到大江边的历阳。后赵军掳掠了两万多户,又撤了回去。祖约损” [阅读]
苏峻之乱
庾亮当政,表面上似乎有些魄力,想将苏峻一棍子打下去,但他既无作战经验,又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一味拒人千里之外。327年冬,苏峻造反的风声到了朝廷,王导的属官陶回等对王导说:“应该在苏峻兵马来到前,赶紧在阜陵(今安徽全椒东南)截断他们的来路,派” [阅读]
勿越雷池一步的由来
王敦之乱是在324年夏季。战乱平歇后,人们盼望着比较果敢明智的晋明帝能有所作为,不料第二年闰八月,他才二十七岁,就得了不治之症去世,在位不到三年。太子司马衍是明帝长子,继位后改元咸和,他就是晋成帝。晋成帝只有五岁,由他二十九岁的亲娘,皇太后” [阅读]
王敦与郭璞:吾寿几何?
王敦接到晋明帝的手诏,没有直接到建康,而是从武昌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同时又要朝廷任命自己兼任扬州牧,使京师全在他控制之下。王敦的堂弟,侍中王彬看他积极准备抢夺皇位,多次苦苦劝阻。王敦发起火来,向左右随从使眼色,要他们把王彬抓起来。王彬义” [阅读]
王敦逼京城
王敦认为坐镇襄阳的梁州刺史甘卓是可以和他共同行动的人,因此在武昌起兵前,派了专使邀同甘卓一块儿进军建康,果然甘卓满口允诺。可是,等王敦上了战船,整装待发时,甘卓的人马没有到,只派来参军孙双,劝王敦不要发兵。王敦惊叹:“甘侯(甘卓为于湖” [阅读]
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生前,在抗击石勒的前线,听说朝廷中有人在明争暗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西晋时说起。人们常说“狡兔三窟”,这样可以避灾逃祸。西晋末年,王衍为宰辅时就有这样的打算。他对手执朝政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说:“国家乱糟” [阅读]
东晋那些不堪的中兴名士
东晋王朝建立后,偏安江南,一时局势平稳,生产逐渐发展,于是不少文武官员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起来。上层社会的风气又回到西晋时那样的颓废状态。光逸是避难到江南较迟的一个名士。他到建康后,去拜访他最要好的朋友,官为咨议参军的胡毋辅之。进了大” [阅读]
智取浚仪城
自称陈留太守的陈川,占领浚仪作为见面礼,投降石勒。祖逖听到后,眉头拧成了疙瘩,决心要打垮这支叛军。石勒派儿子石虎领了五万人马来救陈川,他的扬武将军左伏肃遭遇祖逖,被打得大败,逃跑时又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石虎军心动摇,在各地大抢大掠后,全军” [阅读]
中流击楫
祖逖(266-321)的祖上九代,都有人被推为孝廉,荐举到京城做官,是一个官宦世家。祖逖的父亲祖武做过上谷太守。祖逖字士稚,范阳郡道县(今河北涞水县)人。他从小性情慷慨,喜欢结交朋友,不拘小节。少年时轻财好义,常常用同父异母哥哥祖纳的名义,以粮食和绢” [阅读]
棘城之战
在东北辽河流域的鲜卑民族,共有三大部:宇文氏、段氏和慕容氏。这三个部族经常相互攻打,各有胜负。早在三国鼎立时,宇文氏大人(对部落首领的称呼)邱不勤曾娶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女儿为妻,势力较强。而后慕容氏和段氏也不断向外扩展,各自建立了国家。晋” [阅读]
汉天王昙花一现
在刘聪死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刘粲虽是相国,掌握了军政实权,但还不是皇太子,当时东宫由皇太弟刘乂〔yì〕住着,皇太弟才是合法的皇位继承者。刘粲对皇位垂涎三尺,处心积虑要夺取它。刘聪在世时有四个皇后(还有佩带皇后玺绶的七人),中护军靳准的” [阅读]
李矩连败汉军
在平阳郡(郡治在今山西临汾西南)街头,经常有许多孩子嬉闹玩耍,其中一个带头的叫李矩,老是煞有介事地发号施令当指挥。他成年后,智谋多,武艺强,一度担任平阳都护。刘渊攻占平阳,李矩带领乡亲逃亡,先屯荥阳,后移新郑(现均属河南),建立堡坞,抵抗敌人。李矩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