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

禹,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后世尊称为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定都于安邑。尧时被封为夏伯,史称伯禹、夏禹。

夏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王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社会代替野蛮时代社会,推动中国帝王室历史沿革发展。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图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图

大禹相关百科

大禹的故事

  • 防风的由来

    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阅读]

  • 大禹送蟹种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神农选种五谷杂粮,大禹治水施放鱼种蟹苗,为人间百姓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使得大家能够继续生存,繁衍后代。” [阅读]

  • 启母石

    在中岳嵩山脚下,矗立着一块几丈高的巨石。不久,巨石开裂,从上面裂下来一块石头,就像一尊雕像站立在那儿,相传这就是夏禹的妻子涂山氏变的。因为涂山氏的儿子叫 “启……” [阅读]

  • 大禹禁酒

    有个叫仪狄的人首先发明了酿酒技术。他见大禹治水有功,万众庆贺,便特意酿造了一坛好酒,献给了大禹。” [阅读]

  • 大禹与迎春花

    这个姑娘啊,自从大禹走后,天天站在山头上,盼大禹回来。一日三,三日九,姑娘就变成了一块石头,大禹看到后哭了三天三夜用良泪全滴在石像上。” [阅读]

  • 瑶姬助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经过西方的朝云国、司彘国,过流沙,至流黄辛氏国,稍事休憩后便经巴国、氐人国,过都广野,历经磨难,来到了藏有黄帝八所仙药的巫山一段江水。” [阅读]

  • 大禹与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大禹率领民众治水,苦干了几年,大家都未回过家。人们想家。干活就开始松懈了。大禹只以为大家累了也没去管,只顾自己拼命干。又过了几年,众人更拖沓了。” [阅读]

  • 大禹得三宝

    大禹又回到老妇人门前求借神针,老妇人答应借给他,但要禹必须答应与涂山女结婚才借。禹考虑再三,答应了,但又说:“洪水不除,禹绝不回家。”老妇人正犹豫,涂山氏女却爽快答应了。” [阅读]

  • 鲤鱼跳龙门

    而其余的鲤鱼,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流打前锋,迎风击浪,日夜兼程,终于游到了龙门脚下。” [阅读]

  • 禹王治水

    禹王来到江南,见水连天连地,十分著急,再三关照他的老婆:我实在太忙,没空等饭吃,你把中饭送到河边,敲三下鼓,我就来。” [阅读]

  • 禹伐三苗

    禹伐三苗是相传中国上古时代,距今4000多年前,北方的华夏族部落联盟在禹的带领下同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为了争夺奴隶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通过这场战争,禹成功消灭了对自己地位构成威胁的竞争者,直接推动了夏朝诞生。” [阅读]

  • 禹划九州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 [阅读]

  • 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涂山位于今天安徽蚌埠怀远县,传说禹建都阳翟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与涂山,史称涂山之会。” [阅读]

  • 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授命于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阅读]

大禹的相关文章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大禹说:“晚餐已经够吃了,其余馒头就算余粮留在山上吧。”不久,大山劈开了缺口,剡溪顺从地流注大海,而山上却出现了许多馒头形状的圆石块,当地人知道这是大禹的粮食,就称之“禹余粮”,女娇翻越的那座岭就叫“余粮岭”。 ” [阅读]

  • 皋陶的儿子竟能让大禹让位给他

    皋陶有后代,他有三个儿子,儿子也是十分有名,其中大儿子就是后来大禹让位给他的伯益。皋陶的三个儿子:大儿子伯益、二儿子仲甄,次子封偃。长子伯益能驯鸟兽,事虞,食于嬴;次子仲甄,事夏,封六;次封偃,偃后俱食于楚。” [阅读]

  • 大禹葬于会稽山吗?

    大禹葬于会稽山吗?且让我们一探究竟。浙江绍兴城南会稽山,相传是夏禹朝会天下诸侯计功行赏于此而得名。会稽,据说还是大禹治水之处和葬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