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散文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在后世倍受敬仰,故而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智绝”。

诸葛亮

诸葛亮生平

早年经历

诸葛亮出生后一年左右,弟弟诸葛均出世;母亲章氏没有看着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就病故:3。诸葛亮八岁时,父亲诸葛珪早逝,一家生活由由叔父诸葛玄来照料:5。后来汉廷选朱皓代诸葛玄职。诸葛亮十四岁那年,诸葛亮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和他们两位姐姐离开徐州琅琊郡阳都,迁到长江以南居住;大哥诸葛谨时年十九岁,留在阳都照顾继母和看守祖屋:5。诸葛玄本来到豫章做太守,可是只有一年就被罢官;诸葛玄和荆州州牧刘表是老朋友,而且那里没有战乱,他便带着家人搬去居住:5。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郡隐居晴耕雨读。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地区军阀混战,士大夫大批来到荆州避战。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结交。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闻你选择妻子;我有一丑女儿,黄头发、黑皮肤,而才华堪相配于你。)”诸葛亮答应这门亲事后,立即迎娶黄氏。当时的人都以此作为笑话,乡间有谚语为证:“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定计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刘备拜访司马徽求教世事。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那些儒生乃见识浅俗之士,岂会认识时势事务?认识时势事务者才能成为英俊豪杰。从此地中,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此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使他屈就致于此。将军宜枉屈尊驾以顾望。)”

因此刘备遂亲自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史称“三顾茅庐”)。刘备屏退别人,问诸葛亮: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不自量德行与能力,欲对天下伸展大义,然而学识浅薄,因此失败至今。然则志向仍未中止,先生说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忙?)”

诸葛亮遂向他陈述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我有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但愿诸位切莫再说。)”关羽、张飞等乃不再抱怨。

诸葛亮于208年时,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过江作说

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您没看到春秋时期申生留在国内而遇危险,但重耳在外地而得安全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7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向孙权求救。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能以吴、越的军民与中原抗衡,不如早日与曹操绝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不能抵挡,何不解除武装,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反问诸葛亮为何刘备不投降,诸葛亮便抬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也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两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出周瑜、程普、鲁肃等人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驻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并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军师庞统战死。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和马良负责荆州防务,并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劝主称帝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在成都替前线屡败屡战的刘备提供资援。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了刘禅的地位,担心以刚毅勇猛著称的刘封,在刘备薨逝之后后主刘禅会很难驾驭制御,献计刘备以不发兵援救关羽为由杀害刘封。220年,魏王曹丕篡位。221年,群臣听闻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刘备称帝后,诸葛亮官拜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被部下暗杀,再领司隶校尉。

先主托孤

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孙吴,有意图夺回荆州和为关羽报仇,失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诸葛亮反对东征计划,主张与孙吴结盟对抗曹魏,大叹可惜法正逝去,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刘备东征,若有法正跟随,战局也不至如此颓丧。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尚书令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取其位。)”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自己所有力量,报效忠贞之气节,继续至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918

延至四月,刘备驾崩,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相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君甫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北伐

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

诸葛亮相关百科

诸葛亮的故事

  • 诸葛亮与茶的传说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诞辰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 ” [阅读]

  • 曹操三请诸葛亮

    程昱向曹操举荐他的师兄诸葛亮,说此人比他和徐庶都高出一头。曹操也耳闻诸葛亮有超群之才,就领着程昱、曹洪,带上重礼去卧龙冈聘请诸葛亮。到了卧龙冈下,人困马乏,他吩咐在路边茶馆歇脚,叫曹洪去茅庐请诸葛亮来叙谈。” [阅读]

  • 姜维学枪法

    他见姜维是个人才,想让姜维诚心归顺蜀国,才故意舞了这套花枪。孔明当即收了姜维为徒弟,时时抽空教他枪法。不料,花枪枪法的套路还没教完,诸葛亮就在五丈原病倒了。他怕枪法失传,在病床前也天天给姜维讲枪法。” [阅读]

  • 竹筒保驾救刘备

    为夺回荆州,周瑜摆下鸿门宴,单请刘备。刘备接到请帖,不去怕人耻笑,去了又有危险。诸葛亮叫刘备去,并交给赵云一个小竹筒,令他保驾赴宴。” [阅读]

  • 诸葛亮送雅号给庞统

    庞统在蒲圻江边西山隐居读书。不久,孙、刘和曹操在大江摆阵准备交战,西山成了联军的防地。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听说庞统住这里,有空就相约去坐坐,庞统的茅庵便成了名士聚会的场所。” [阅读]

  • 黄月英的思夫数字信

    “一别君颜,两地情牵。原说三四月可回转,谁知一去五六年,惹得外人七嘴八舌来闲谈,何故久久不回还。好比风筝断了线,叫我十里长亭望眼欲穿。每日里百般想千般念,万种情思随征雁。今又把万语千言写情愫,捧书百拜夫君前。”” [阅读]

  • 诸葛亮智服年羹尧

    石碑掀倒了,不料碑脚下还有一块小石碑,上面写道:“还有清朝年羹尧。”年大将军一见大吃一惊。他惊叹诸葛亮的高明,立即命令士兵把大石碑重新立好,把那小石碑也立在旁边。” [阅读]

  • 刘伯温为何会对诸葛亮心服口服

    刘伯温叹息说:“诸葛先生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我刘某不能及也!”他命令重新挂好那匾。从此,对诸葛亮的才智心服口服。” [阅读]

  • 诸葛亮智胜刘伯温

    重新立碑时,奇怪的事出现了,那小碑的背面显出一排字来,刻着:“刘伯温真有才,不该后退十里来;刘伯温真有能,不知身后还有人。”刘伯温大吃一惊:诸葛亮知道他身后有我刘伯温,可我确实不知道以后还有谁是能人。” [阅读]

  • 真假武侯墓

    大伙纷纷出钱出力,在真墓的南边靠山处垒起一个假墓来。这个假墓比真墓还修得气派,一块大墓碑上写着:“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真墓”十一个大字。这样以假乱真,再有盗墓的就不会去挖真墓了。” [阅读]

  • 马允刚掘墓现碑

    清朝嘉庆年间,勉县来了个新知县,叫马允刚。这人喜欢名胜古迹,自视有点才学,常常自以为是。他上任不久就去武侯墓,在墓前墓后转了几圈后,拿出罗盘四处比划,然后说:“这里不可能是诸葛亮的真墓,我要掘墓验证一下。”” [阅读]

  • 曹彬拆武侯祠奇遇

    北宋初年,都监曹彬攻克成都后,特地到武侯祠一游。他见祠宇气势不凡,建筑雄伟壮观,颇不服气,便对随从的官员说:“孔明虽忠于汉室,但他多次出征,结果无所收获,劳民伤财,怎配有这样大的祠堂?”于是,传令拆去祠庙。” [阅读]

  • 武侯祠古柏

    诸葛亮死后,人们把他的祠庙也建在柏树旁。到了唐朝,武侯古柏长得分外繁盛,树干参天,根如盘龙,远远望去,一片绿云。李商隐游武侯祠,看到柏树也诗兴大发,写下《武侯庙古柏》。” [阅读]

  • 诸葛亮用计保茅庐

    于是他不顾百姓反对,拆掉诸葛亮的茅屋,挖掉屋基要造陵墓。挖开屋基时,下面有一块石碑,碑文是:“地本襄王地,借居一千年。襄王来到此,茅屋移东边。”下署“诸葛亮题”。” [阅读]

  • 诸葛亮临终留锦囊救玄孙

    诸葛亮临死时,交给儿子一个锦囊,说:“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谁遇到杀身之祸,方可拿出来见官。”这锦囊在诸葛亮子孙手中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第七代玄孙诸葛玲。” [阅读]

诸葛亮的相关文章

  • 诸葛亮: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乔

    诸葛亮听罢, 心中有气, 他那样聪明绝顶之人, 岂能让周瑜得志, 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写出下联, 当面递给了周瑜: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乔, 去掉桥边木, 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 难保铜雀不锁娇。 ” [阅读]

  • 诸葛亮与淡竹叶的故事

    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一种汤药——淡竹叶水。这是诸葛亮专为张飞和众军士们泻火除烦的药汤。” [阅读]

  • 诸葛亮治理蜀国

    诸葛亮治理蜀国,首先是从精简官职,修订法制开始的。他认为宫廷和相府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因此,一旦有触犯法纪的行为,或尽忠立功的表现,诸葛亮就让有关部门按规定给予处罚或者奖赏,非常公允,毫无偏私之心。” [阅读]

  • 诸葛亮的继承者:蒋琬、费祎和姜维怎么样?

    本文以诸葛武侯去世的公元234年为分水岭,以纪传体与编年体结合的方式讲述蒋琬、费祎、姜维三位继承者跌宕起伏的命运和蜀汉帝国在后诸葛时代的三十年中,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过往。” [阅读]

  • 姜维和诸葛亮对魏国不断北伐的根本目的?

    但凡把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战略混为一谈来讲北伐的人对三国鼎立历史变化全都不理解。蜀汉北伐从225年开始筹备,至262年为止,总共37年。” [阅读]

  • “七擒七纵”是不是史实

    “七擒七纵”的最早由来是《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另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也有简要的记载。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均没有直接记载。” [阅读]

  • 诸葛亮与师傅

    诸葛亮有没有传授经纶之道的“师傅”?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神奇人物。他那神奇的本领不经名师异人乃至神人指点,在人们看来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阅读]

  • 诸葛亮羽扇的来历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 [阅读]

  • 诸葛亮与馈饼

    诸葛亮接到告急文书,心想:博望乃军事要地,怎能轻易撤军弃城呢?苦苦思索了一夜,便回书一封,差人飞书送往博望城。” [阅读]

  • 郝昭智斗诸葛亮

    在战场上,能与诸葛亮相对抗的将帅不多。即使是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也不敢与之正面接触,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但有一位在史书上几乎找不到名字的杂牌将军,却教诸葛亮大伤脑筋。” [阅读]

  • 诸葛亮与臭皮匠

    据说,这便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来由。“臭皮匠”助孔明借箭虽未必可信,却从一个侧面说明虚怀纳谏,集中众人智慧的重要性。” [阅读]

  • 诸葛亮为何不投奔曹操?

    令人不解的是,放着这样一个大英雄诸葛亮不去投奔,却去投奔落魄无比、而且名声极差的小人刘备,为他出谋划策左右奔走,以至于赤壁一战将曹操统一天下的霸业毁于一旦,开启了三国混战的历史。” [阅读]

  • 诸葛亮为何坚持北伐?

    诸葛亮为何坚持北伐?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一探究竟。锻炼、培养、争取人才,也逐渐成为北伐的另一个目的。” [阅读]

  •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出师表》?

    在《后出师表》中更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但是史家依然怀疑这不是诸葛亮写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呢?” [阅读]

  • 刘禅与诸葛亮

    刘禅与诸葛亮关系如何?诸葛亮是怎么辅佐刘禅的?且让我们跟随历史的巨轮一探究竟。刘禅承续大统时,年仅17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