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由于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三十暝(闽南语)。
除夕时,人们会一家团聚,并有守岁的习俗,在大中华地区、日本和越南家中的长辈会发给晚辈压岁钱,韩国近代也受汉字文化圈其他地区影响而有了发压岁钱的习俗。而中国南方、香港和越南等地会有年宵市场(或称花市)。

风俗
除夕与清、盂、九三节也是中华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庆,家家祭祖。除了拜祭祖先之外,吃年夜饭,放鞭炮等为一般常见的习俗。传统上,在大年夜当天的中下午要在门边贴上新的春联。
年夜饭,又作团年饭,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
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年夜饭之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因为是用红色的信封袋(红包袋装),故又称红包,中国古代也有用红线将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外形类似麦穗,表示长命百岁。其中一个说法是岁与“穗”同音,在一些庙宇,会有不少信众等待上头香,插上新年庙宇香炉的第一炷香,据说代表吉利与神明一年的护佑。 除夕时,人们会一家团聚,并有守岁的习俗。
除夕相关百科
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相关文章
除夕吃团圆饭的由来
到了除夕这天晚上,全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举杯祝酒,一起吃年夜饭。在外地的家庭成员,凡是能回家的,一般都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中,所以年夜饭又叫“团圆饭”。” [阅读]
除夕的礼仪风俗:除夕怎么过
除夕是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月小是腊月的二十九,月大就是腊月的三十,俗称是“大年二十九”或“大年三十”。这一天的主要礼仪风俗有:1.在旧社会,穷苦百姓往往把除夕这一天称作是……” [阅读]
古代名士名流的除夕夜
除夕之夜是令人难忘的,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名流、志士仁人,据己之志趣和爱好,以不同方式情有独钟地度过除夕。” [阅读]
清朝帝王家是如何过年的?
清朝帝王家是如何过年的?在清内廷过年。内廷过年在坤宁宫。宫内南北各一大木炕,东面两口大灶上各有一大锅,宫外院内竖一高过屋顶的旗杆(祖宗杆子),杆顶竖一木头。” [阅读]
舟山人为什么除夕不杀鸡?真相竟是如此残酷
在中国,过年是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么隆重的节日了,旧时,在浙江舟山过年不许杀鸡,这就很奇怪了。因为在过年这样的喜庆日子里,中国人都要大摆筵席,而筵席上往往离不开鸡。” [阅读]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舞狮子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舞狮子。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阅读]
南宋除夕盛宴怎么过?
南宋宫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呈女童驱傩,装六丁、六甲、六神之类,大体如《东京梦华录》所载。” [阅读]
腊月三十叫过年,正月初一叫春节
农历腊月三十,俗称“除夕”,又叫“过年”。“过年”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节日,各地方群众都要过,只是内容和形式略有不同。为什么要过年呢?传说很久以前,曾经出现……” [阅读]
除夕风俗 中国各地独特的除夕风俗
我国各地,所以不同的地方风俗也不尽相同。在除夕这一天,除了大致相同的习俗外,一些地方仍保留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以下我们撷取一些以飨读者。老北京的除夕这……” [阅读]
除夕的源起:夏朝除夕
据记载有关除夕最早的相关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除旧布新的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 [阅读]